管理员 教师 学生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news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校长金衍接受《中国能源报》访谈:能源领域紧缺人才培养须校企双向发力

2024-10-30        •       浏览数:441次        •        中国能源报

“新的能源发展形势下,石油的三重属性仍非常鲜明,增储上产仍是我国石油领域当下一个时期,乃至更长发展阶段的主旋律。同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的大背景下,油气行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未来布局和改革拓新至关重要。”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金衍在《中国能源报》“你好,未来”能源金话筒高端访谈栏目中表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下简称“中石大”)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办学70余年来,始终领航我国石油高等教育。近年来,面向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中国“双碳”目标,该校提出“建设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2023年,该校获批成为能源领域首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

从中石大近年来的办学实践看,目前能源行业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呈现出哪些新变化?高校人才培养面临哪些新挑战?能源行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需要怎样的新理念和新举措?金衍在对话中给出了他的思考和建议。

持续强化特色优势 中石大奋力争创世界一流大学

孙贤胜:中石大作为中国“石油人才的摇篮”,建校70多年来为支持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作出重大贡献。您如何形容现在的中石大?其在办学方面的最大特色和优势是什么?

金衍:中石大自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能源战略需求、支撑引领油气工业发展为己任,在一体化推进油气领域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形成鲜明特色。学校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并得到国际认可。这些年来,在全球能源类大学排名中,中石大排名一直位居前列。

学校办学特色优势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人才队伍。我们建成了一支由5名两院院士领衔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高层次人才总人次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1%。可以说,中石大是一所大师汇聚、高层次人才云集的学校。

第二,学校在石油领域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学科专业覆盖油气产业全链条,在油气科学与工程、油气转化科学与工程等传统油气学科领域优势显著,在碳中和工程与技术、油气人工智能等清洁低碳智能学科领域发展迅速,2023年,学校获批成为能源领域首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

第三,学校对优质学生资源有较强吸引力和塑造力。学校建立了能源特色鲜明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本研贯通培养,形成了本博一体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全序列产教融合高层次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学生选择到中石大留学,学习能源相关专业。

第四,学校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新格局,成为全球能源教育合作的积极引领者。学校倡议发起成立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来自5大洲17个国家33所能源领域高校参与其中;中石大当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高校(青年)工作组组长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首个“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教席等。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也积极活跃在国际油气领域,为全球油气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和智慧。

第五,学校形成了政产学研合作办学的强大合力。中石大是教育部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延长石油五大能源集团共建的高校。学校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能在全球油气行业有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包括教育部和各大能源集团在内的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长期以来大力的支持、帮助是密不可分的。

石油三重属性仍然非常鲜明 油气增储上产依然是主旋律

孙贤胜:作为一所老牌石油院校的掌门人,面向全球“净零”未来目标,您怎么看待石油的现在与未来?

金衍:从全球范围看,石油的“三重属性”,即商品属性、政治属性、金融属性仍然非常明显,决定了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没有变。

对我国而言,“双碳”目标下,平衡好能源安全与“净零”目标的关系、统筹好能源安全稳定和绿色低碳转型的关系非常重要。要增强我们端牢能源饭碗的底气,油气的增储上产依然是主旋律。

能源特色高等教育有责任有使命,在研判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做好谋划布局,助力行业发展。

未来油气行业转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能提效;二是油气清洁转化与利用;三是整个油气行业向洁净方向发展。可以看到,以往油田用二氧化碳提高石油采收率,如今正推动CCUS技术进一步加快发展,同时石油行业也在大规模部署发展氢能,甚至已经开始探索在蛇纹岩里找氢气。这些新趋势都昭示着洁净能源发展前景无限。

此外,近年来,石油企业开发利用地热能势头方兴未艾。例如,中国石油目前已经在塔里木盆地钻获了万米深井,未来随着深井工程技术进一步突破,井打得越来越深,地下热能将取之不竭。

油气特色人才需求有三大变化 大胆改革试点升级传统专业

孙贤胜:“双碳”目标下,既要平衡绿色发展,还要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各方面技术创新,更需要学校培养更多人才。从中石大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目前行业对能源领域高等教育人才需求呈现出哪些新变化?

金衍:对接国家和行业需求,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一方面要保证油气增储上产,另一方面也要推动绿色转型发展。这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要强优,继续做大做强油气传统产业链上的专业;二要拓新,拓展新能源领域中的相关专业,以满足现在行业对能源转型的需求。

目前整个行业人才需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对具有“双碳”背景的智能化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二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三是对新能源领域人才需求很旺盛,缺口很大。

能源类高校应该密切关注行业人才供需情况和缺口,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国民经济绿色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有的放矢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孙贤胜:中石大是我国能源类高等院校的“领头羊”,也是学科设置和建设的“领头羊”。今年学校开设了碳中和能源创新班,其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结合目前行业需求,在办学新举措方面,您还有什么思考?

金衍:实际上我们在“十四五”初就已经在推动转型发展。时任校长吴小林提出学校发展的三大动能,其中就包括绿色赋能。我们着眼于碳中和能源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油气专业绿色转型升级需求,在2021年成立了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等。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学校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

2024年首次面向新生设立碳中和能源创新班,是依托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新举措,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油气+碳中和”的交叉融合,培养碳中和能源领域复合创新人才,可以说是学校在推动传统特色专业绿色化转型方面大胆推进的改革试点。

近年来,学校加快传统专业升级和新兴专业建设“双轮驱动”,开展“智能+专业”“双碳+专业”课程改造,新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等8个专业,并开设“能源经济+新能源”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我们也强调推进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两翼齐飞”,比如引导学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鼓励学生早开展科研训练、早接触工程实训等,培养发掘创新潜能,到目前有近3000项科研项目成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此外,我们还重视做好国际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比如开展“小语种+”人才培养,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开设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资源勘查工程+俄语两个跨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等,目的就是要构建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教育体系。

应在重大工程里培养人才 学校和企业须双向发力

孙贤胜:我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油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生产消费量很大,能源转型时间短、任务艰巨。结合中石大的办学实践,在您看来,高校在“双碳”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存在哪些问题或不足?

金衍:我觉得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供给和行业需求二者对接不够精准。

现在看来,即便是传统的油气行业,伴随着油气的勘探开发不断向超深、特深、超深水、非常规领域拓展,技术发展非常快,但理论却落在后面。所以现在面临着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究竟“技术需求是什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的困惑。我认为,只有把所需人才的最基本技能、素质提炼出来,形成具体的指标体系,才有助于人才精准培养。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已经提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即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近年来,中石大也进行了深入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进行升级:

第一,理念升级。学校和企业要双向发力,升级人才培养理念。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现在最迫切需要的人才是什么,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是什么等,要让大学知晓,双方要共同努力。

第二,路径升级。以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相互独立,但真正高水平的人才其实都是在重大任务中培养出来的。大学里高层次人才、国家急需人才也一定要在参与重大工程过程中培养出来,尤其是工程科技领域的人才。要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双重优势,就要升级现有路径。

第三,机制升级。产业有产业链、创新链,教育也有教育链,两个链要耦合在一起,而不是并行关系。那么,如何精准对接?离不开现有机制的配套升级。

第四,标准升级。以往培养学生的标准强调论文数量等指标,但解决重大工程问题能力的评价标准却更多强调专利方面的突破等。所以在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上不能唯论文,而应该与未来人才使用有效衔接起来。

为此,在人才培养实际过程中应该突出以下五个方面的融合:

第一,管理要融合。学生要进入企业,在重大工程、重大攻关项目里得到培养,学校和企业要共同管理,全过程共同培养人才。

第二,导师要融合。学生在学校里有导师,在企业也有导师,只有两个导师目标一致、共同商量,才能更好培养人才。

第三,师生要融合。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和学生要“三位一体”,学生进入企业后,学校导师仍然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同时,企业导师也要前置,学生在学校学什么专业,在企业做什么重大工程,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在培养方案里都要“三位一体”进行融合。

第四,思政要整合。学生在学校里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企业特点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学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如何与学生进入企业后在企业的重大项目上进行深度结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五,评价要融合。以往的评价体系比较单一,现在行业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具有多样性,要根据管理、工程、技术等不同岗位需要来制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这样人才培养才会更精准。

近两年,中石大在上述四个升级和五个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以在2023年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办学单位。我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会培养出更多满足并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的高层次人才,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作出贡献。


(编辑 刘晓琳)

使用帮助 服务咨询
QQ:786998306